
馬國慶可以熟練掌握手機語音編輯軟件,生活、學習都沒有障礙。

馬國慶使用語音編輯軟件編輯音頻素材。

馬國慶和妹妹幫助家里收獲硒砂瓜。
“喂,您好,我是馬國慶……”
手機里傳來清澈明亮的男中音,吐字清晰、語調(diào)平和,多聽幾句,還能聽出三分優(yōu)雅的磁性、五分內(nèi)蘊的深情。
好一副動聽的嗓音!
說話的是中寧縣徐套鄉(xiāng)大灘川村20歲的馬國慶,在2025年高考中,他被重慶城市科技學院播音專業(yè)錄取,成為寧夏首位播音專業(yè)盲人大學生。
什么,是位盲人嗎?
是的,因為罹患視網(wǎng)膜母細胞瘤,不到1歲,馬國慶的左眼眼球就被摘除了;6歲時,右眼眼球又被摘除了。但此后的14年里,馬國慶把眼前的黑色吟誦成生活的詩歌,把生活的暗淡燃燒成一道道光芒,照亮自己,也照亮了夢想與希望。
“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,我卻用它尋找光明”
睫毛濃密而修長,低垂下來,遮掩著馬國慶沒有睜開的雙眼。8月21日,記者來到大灘川村馬國慶家里,他熱情地招呼客人落座,自己也拉過椅子坐在記者身邊,熟練自如。
“生活、學習都沒有障礙,家里的活計也不用別人幫忙,自己就能干好?!闭f起日常生活,馬國慶平靜而自信。
2004年10月1日,馬國慶出生在中寧縣徐套鄉(xiāng),父親馬啟興給他起名“國慶”,每天干完工程回到家,第一件事就是抱著他逗弄嬉戲,聽著孩子奶聲奶氣的笑聲,馬啟興覺得空氣就像家里沏好的八寶茶一樣香甜。
2005年5月,馬啟興和妻子楊五姐發(fā)現(xiàn)兒子似乎有點不一樣?!巴尥弈槢_著光的時候,沒有眨眼的動作,哪怕是頭頂上大日頭照著,也不見他閉眼……”5月下旬的一天,馬啟興抱著馬國慶玩“舉高高”,日光燈剛好照著孩子的臉,他發(fā)現(xiàn)兒子左眼眼珠上有一個白點,心里頓時“咯噔”了一下。
“我抱著娃娃先去了縣上的醫(yī)院,醫(yī)生看了半天說,‘我這里看不了……你趕緊領著娃娃去大醫(yī)院檢查吧?!?/p>
楊五姐抱著馬國慶、馬啟興開著車連夜趕到寧夏人民醫(yī)院,經(jīng)過兩天的細致檢查,馬國慶被確診為左眼視網(wǎng)膜母細胞瘤,需要手術摘除左眼眼球。
“我這個人從小就心腸硬,但孩子確診的那天下午,眼淚淌得把袖口子都打濕了?!闭勂?0年前的往事,馬啟興仍止不住眼圈泛紅。“但不治療,娃娃這條命可能就保不住了,家里人商量了半夜,決定給娃娃做手術。”
近6個小時的手術很成功。2005年7月,馬啟興帶著馬國慶出院回家。從那時起,馬國慶就僅依靠右眼的視力生活?!巴尥薅?,干啥都不嬌氣、不撒懶,吃飯、穿衣服、出去玩,都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樣?!瘪R啟興喘了口氣,給記者的紙杯里續(xù)上熱水,自己卻端起杯子又輕輕放下?!?009年,馬國慶上了幼兒園,不到一個月,老師打電話說娃娃走路不穩(wěn)當,下臺階的時候還絆倒過幾次?!瘪R啟興問兒子是咋回事,馬國慶指著眼睛說:“總覺得看不清楚……”
2009年,馬啟興帶著5歲的馬國慶出省求醫(yī),最終在北京崇文門醫(yī)院確診為右眼視網(wǎng)膜母細胞瘤,同樣需要進行眼球摘除手術。
“當時我背著娃娃往賓館走??斓劫e館門口時我說‘國慶,要是右眼也看不見了,你咋活啊……’”趴在父親背上的馬國慶給出了一個讓馬啟興意想不到的回答:“看不見,我也要活……好好活?!?/p>
那一刻,馬啟興忍了一路的淚水奪眶而出。
“在空虛與黑暗中行走不覺恐怖……黑暗是我的光明,我的路”
在北京將近一年的治療時間里,馬國慶完成了手術,先后進行了近20次化療,命保住了,但他卻永遠不能睜開眼睛看這個世界了。
同時,馬啟興多年來做工程攢下的積蓄也花費殆盡,為了生計,他遠赴新疆,當電焊工、開載重車……曾經(jīng)連續(xù)三天兩夜都在載重車駕駛室里度過。
而千里之外的馬國慶就像在父親寬厚的脊背上說的那樣,每一天都在“好好活”,在黑暗但并不黯淡的世界里一天天長大。2013年,馬國慶前往寧夏特殊教育學校就讀,新生登記處的一次登記填表體驗讓他永生難忘。
“那是我第一次拿到A4紙那么大的盲文登記表,我輕輕摸著上邊的小點,感覺它們像是我的戰(zhàn)士,我在為他們排隊、出操、訓練、戰(zhàn)斗……”
“戰(zhàn)斗”著的不只是盲文本上的圓點,還有觸摸它們的馬國慶。為了“讀懂”一句話,他會上百次反復觸摸盲文點,再把漢字摸索著寫在筆記本上;戶外運動時摔倒,一聲不吭爬起來繼續(xù)跑,直到老師跑過來拉住他,他才知道自己的褲子膝蓋處磕破了一條大口子……
“覺得苦嗎?”
“不苦,我能活下來已經(jīng)是個奇跡了,雖然看不見,但我能聽、能說、能觸摸、能行動、能思考……我的生活是很豐富的?!?/p>
“也許,我是盲人;我只能用聲音,觸摸你們”
生活是很豐富的。馬國慶不但在學校結(jié)交了很多朋友,放暑假的時候,他還會搭上西行的列車,往返數(shù)千公里去新疆看望打工的父親。
旅途時光對他而言既陌生又新奇。“能和全國各地的旅客聊天,聽維吾爾族的小姑娘唱新疆歌,我也會背誦李白、王昌齡的詩給大家聽,就像在家里一樣?!?/p>
“上洗手間也不發(fā)愁,乘務員或游客領我去一次,我就能記住路——數(shù)著過道的臥鋪欄桿走,最多的一次是11根,最少的一次是兩根——數(shù)夠就到了?!?/p>
生活的豐富和多彩還不止如此。2019年,全國知名音頻分享平臺“喜馬拉雅”來到寧夏特殊教育學校舉辦專場講座和培訓,馬國慶的世界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。
“我當時朗誦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《匆匆》,剛上臺時還有點緊張,但我想,我看不見,觀眾和評委的表情我也不知道,緊張啥?人就放松下來了。”說到這里,馬國慶點了點頭,一口潔白整齊的牙齒和上翹的唇角勾畫出一個自信純真的微笑。
那次比賽,馬國慶獲得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績,“喜馬拉雅”平臺的趙老師專門找到他說:“小伙子,你的聲音條件很好,好好學習、好好訓練,我在上海等你?!?/p>
朗誦的世界里,馬國慶樂在其中?!鞍l(fā)音、聲調(diào)的變化光用嗓子不行,那樣很快就累了,要學會胸腔共鳴、腹腔共鳴。我專門買了徐濤老師的教材,邊聽邊學、邊學邊練。我特別喜歡徐濤老師朗誦的《沁園春·雪》,每次聆聽時,都會覺得心潮澎湃。”
2025年高考結(jié)束的這個暑假,馬國慶一邊學習使用語音編輯軟件,一邊和妹妹幫家里收獲種植的3畝多硒砂瓜。在瓜地里,手捧圓滾滾散發(fā)著清香的硒砂瓜,他會吟誦李白的《將近酒》、王昌齡的《出塞》、范仲淹的《岳陽樓記》,滿懷自信、豪情激蕩。
9月13日,馬國慶順利到達重慶城市科技學院,開始自己的大學生活,在他面前,未來正在鋪成一條五彩斑斕的陽光大道……(寧夏日報報業(yè)集團全媒體記者 袁 洋 見習記者 李 萌 文/圖)